连云港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edf130壹定发

当前位置: > > 商会概况
顺势而生——商埠发展
信息来源:商会百年-《连云港商会百年》 发布日期:2014-10-11 浏览次数:   字号:【 】

    连云港地区自古以来,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区位潜力和优势突出,是苏北鲁南的重要商埠和货物集散地。从汉代起就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的门户。唐代,人口约计19万人。海州港湾一次可停泊“装载珍货数百万”的10条远洋大船,宋代海州茶叶市场在全国茶叶市场中赫赫有名,规模最大,交易额和营业收入最高,专利达铜币数万贯。明清时,港湾是皇家漕运的重要水道,康熙初年被朝廷“题定口岸”,于此设置海关,征收海船货税,同时海州还是管理盐务的重镇。

清乾隆五年(1740年),青口港获准开放。五口通商后,苏北、鲁南地区的粮油和禽产品同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品及工业加工品的交换增加。同治年间,捻军在淮北活动,南北货物更依赖由青口海运,青口港逐步成为苏北沿海有名的商埠。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临洪口的大浦港自行开放并得到朝廷的认可。民国15年(1926年)陇海铁路修到大浦,海运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孙中山在民国7年(1918年)《中山丛书》的《实业计划》第二部《政纲、方略、宪法》中提出在海州建二等海港。他写到:“海州位于中国中部平原东陲,此平原者,世界中最广大肥沃之地区之一也。海州以为海港则刚在北方大港和东方大港两大世界港之间,今已定为东西横贯中国中部大干线海兰铁路之终点。海州又有内地水运交通之便利,为使改变大运河其他水路系统已毕,则将北通黄河流域,南通西江流域,中通扬子江流域。海州之通海深水路,可称较善。在沿江北境 二百五十英里 海岸之中,止此一点,可以容航洋巨舶逼近岸边数英里内而已……”。

在旧中国艰难的岁月中,连云港的兴建步履维艰。工程建设缓慢。从民国4(1915年)批准建港,民国22年(1933年)开工兴筑,到民国25年(1936年)5月始建成一、二号码头 6个泊位和一些附属设施。港口设备达到较先进水平,其中卸煤装船系统系世界上仅有的第二套。港口初具雏形。

清宣统二年(1910年)停泊于新浦后河底的载粮之船。(图片由连云港档案馆提供)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连云港港口建设工地。

民国22年(1933年)建设中的连云港港口。

 

新浦老火车站,民国14年(1925年)铁路铺设到新浦,随着铁路的开通,火车站周边的旅馆、货站、饭店也随着热闹起来。图为东陇海铁路开通时兴建的新浦火车站站房。

 

图为陇海铁路通车时的火车。

民国26年(1937年)的连云港码头

第一艘商船在连云港运营(图片由连云港市档案馆提供)

开埠时的连云港火车站

 

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海州地区的商业中心转移到了新浦。 民国10年(1921年)2月,位于临洪口的大浦,以胶海关海州分关,作为商埠开放,对外通商。民国14年(1925年) 71,东陇海铁路徐州至新浦暨大浦段通车。随后“海州商埠筹建处”由南京迁至新浦办公。民国15年(1926年) 109,江苏省长陈陶遗、海州商埠督办刘文揆发布经部核准的海州商埠区域布告。布告称:“海州地当水陆交通极为重要,自陇海东段铁路通车兴商辟埠众望殷然,自应遵照自辟商埠章程划定区域。迭经本省长、督办会勘,以灌云、东海、赣榆县属之东西连岛、墟沟、苍梧北乡、新县乡、郁林乡、临洪镇、石湫半镇、申明亭镇、秦山岛、保和乡沿河一部等为商埠区域。会同咨部核定备案兹准。内务部、农商部会咨,内开该埠区域实有照此规定之必要,自可准予备案等。因此次划定商埠区域设施已有范围,惟肇造之初百端待理,经营方始群策交资尚望商民人等货殖懋迁,力图发展,出塗藏市,相与有成。除分行外合亟公布周知”。民国23年(1934年)连云港口开发。这些皆为新浦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州富商沈云沛在新浦创办商业后,赣榆许鼎霖兄弟也在新浦开办了海丰面粉公司和赣丰油饼公司,新浦遂成为新兴的工商业中心。到三十年代,新浦已有商户200多家,工业和手工业户43家,开始形成一个新兴商埠。加上大浦、墟沟、海州,共有商户500多家。

随着陇海铁路的贯通和连云港的兴建,不仅开创了连云港市现代交通的先河,而且为连云港地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15年(1926年) 109,江苏省长陈陶遗、海州商埠督办刘文揆发布海州商埠区域布告。(图片由苏州档案馆提供)

图为当年新浦商贸最繁荣的大街,被老新浦人俗称“新浦大街”,民国15年(1926年),因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改为中山路,民国37年(1948年)11月,新浦地区解放,中山路改名为民主路,沿用至今。

上一条: 顺势而生——经济初兴
下一条: 前 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