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edf130壹定发

当前位置: > > 商会概况
顺势而生——经济初兴
信息来源:商会百年-《连云港商会百年》 发布日期:2014-10-11 浏览次数:   字号:【 】

连云港地区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在此以前,近代工业还没有建立,只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商埠亦未形成。大片地区都是盐滩、水荡,很多居民都以晒盐及捕鱼为生。但在这个时候,资本主义商业如粮行、布庄、钱庄、杂百货、油坊等在当时的县城海州已有相当的发展。海州城内有名的“殷、葛、沈、杨、谢”五大家都在城内投资商业,共有各类商店20余家,粮行30家,小商小贩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商贸企业的兴起,主要是海州作为古县城和粮食集散地等客观环境所促成的。  

连云港地区商业起步较早。历史上曾经是苏北、鲁南粮油集散地和区域商贸中心。唐宋以后,盐业逐步成为经济的支柱,当地港口聚集许多盐商,为之服务的商业贸易迅速兴旺。一些小商小贩开始坐地销售物品。

清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七年(1892-1901年),新浦天后宫一带形成南北货和土产品交易市场,新浦逐渐形成新兴的商埠。民国初年到三十年代,一些钱庄、当铺、布庄的店铺陆续落户。海州沈云沛在新浦开办甡泉槽坊、甡泰油坊、甡茂杂货店等商业。新浦的刘、王、李、赵四姓在新浦开办粮行。海州的殷、葛、沈、杨、谢五大家均在新浦建房开店。墟沟的王公玙家也在新浦开办了恒盛布店、恒兴杂货店。外省商人也纷纷来新浦做生意,有开土产行的山东帮,有经营华中裕、义信、德厚成等百货业的河北帮,有开办协和祥、聚昌祥布店的安徽帮和山西、苏南等外地商帮。较大的商店皆有资本数万元至数十万元,雇佣店员七、八人到二、三十人。新浦的发展还吸引了外国商人纷至沓来,外商亚西亚、美孚、德士古等煤油公司都在此设立了分支机构。

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的汪恕有醋坊发行的“滴醋”篆字招贴。

连云港地区的近代工业发端于清末民初。清朝末年,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富国强兵”的思想影响下,海州沈云沛(清邮传部右侍郎)、赣榆许鼎霖(清驻秘鲁领事、江浙洋务总办)等有识之士,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设厂自救,在家乡兴办实业。清光绪十九至三十三年(1895-1907年),沈云沛、许鼎霖凭借自己的身份与社会影响,以其部分资产与资金作基础,采取直接投资与集资合股的办法,在海州、新浦、赣榆等地分别兴办14家企业,约占当时全省企业总数的1/10,在新浦、海州、青口等地开设商行、钱庄、店铺,经营规模盛极一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许鼎霖创设海丰面粉公司,拥有240匹马力的机器设备,日产面粉2000袋。这是本市首次出现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民国以后,新浦的手工业生产逐步向机器生产发展。民国3年(1914年),沈仲长在新浦筹资开办新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民国7年(1918年)建成发电,为海属地区第一家现代电力企业。这期间,沈家的锦屏磷矿也开发成功,这是我国采磷工业的发端。清末民初,在海州兴办实业者不下数十人,在我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49年,全市有工业企业41个,其中28个企业为私营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68.3%。商业中除1家国营商业外,私营商业有2467家。

网站地图